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和其它不适。痛经在育龄女性中患病率很高,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最高1。
症状¶
● 疼痛:开始于月经期或经前1~3天。通常疼痛在月经开始24小时后达到高峰,2~3天后缓解。疼痛通常是痉挛性的或钝的持续疼痛,但也可能是尖锐的或跳动的。疼痛可能放射到背部或腿部2。
● 恶心、呕吐
● 头晕、乏力
● 腹泻
● 面色苍白、冷汗
分类¶
根据病理生理学,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疾病的月经痛)或继发性痛经(与潜在盆腔病变相关的月经痛)。
● 原发性痛经被定义为在月经前和/或月经期间,在没有任何可辨别的盆腔病变的情况下,下腹部出现疼痛或痉挛3。原发性痛经通常在青春期开始,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减轻,怀孕后也会减轻。它比继发性痛经更常见2。
● 继发性痛经由盆腔疾病引起,通常始于成年期2。
病因¶
● 原发性痛经:对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最广泛接受的解释 是子宫前列腺素(PG)的过度产生。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分解的细胞导致前列腺素的释放增强,被认为会导致子宫肌层过度收缩,导致子宫肌肉缺血和缺氧,并最终导致疼痛3。
● 继发性痛经:是由生殖系统异常引起的。它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2:
○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只位于子宫壁上(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导致疼痛和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继发性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到子宫肌肉层,使子宫增大。
○ 子宫肌瘤: 在子宫生长的非癌性肿瘤,由肌肉和纤维组织组成。、
○ 其它少见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如双角子宫、不全纵隔子宫、阴道横隔)、卵巢囊肿和肿瘤、盆腔炎性疾病、盆腔充血、宫腔粘连和宫内节育环(IUDs),特别是铜制的宫内节育环。
就医¶
当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 剧烈疼痛导致晕倒。
● 痛经比平时更严重,或者疼痛持续的时间比平时更长。
● 痛经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程度较重,甚至止痛药不能完全缓解。
● 痛经伴有月经量过多。
在就医前,可借助月经记录工具导出月经周期报告,以帮助医生掌握患者完整的月经史。
诊断¶
病史¶
医生和其他健康从业者会问及疼痛和病史,包括月经史(可借助月经记录工具导出报告)。 为了获得完整的月经史,医生会询问女性关于月经的问题:
● 月经初次来潮的年龄
● 持续多少天
● 量有多大
● 每次月经之间的间隔有多长
● 月经周期是否规律
● 月经间期是否出现点滴状出血
● 这些症状是在月经周期的何时发生?
医生还会询问以下内容:
● 痛经开始时的年龄
● 是否有其他症状
● 疼痛是什么样的,包括严重程度、什么因素会减轻或恶化症状,以及症状如何干扰日常活动
● 是否患有与月经无关的盆腔疼痛
●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是否有助于缓解疼痛
● 是否有性活动时疼痛或有怀孕问题(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下)
医生会询问女患者是不是患有或曾经患有可导致痛经的疾病,或者是其他状况,包括服用了某些药物(避孕药)或者植入过宫内节育环。医生询问她是否接受过任何增加盆腔疼痛风险的手术,例如破坏或切除子宫内膜的手术(子宫内膜消融术)。
医生也会轻轻触摸腹部,检查有无特别压痛的部位,这可能提示腹部有严重的炎症(腹膜炎)2。
检查¶
做检查是为了排除可能导致疼痛的疾病。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这些检查包括2:
● 对所有育龄女性进行妊娠测试。
● 盆腔超声,以检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囊肿。
如果怀疑是盆腔炎,在宫颈处提取分泌物样本,放到显微镜下检查,并送到实验室进行测试。
如果这些检查的结果不明确且症状持续存在,则执行以下一项或多项检查:
● 做影像学检查(例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或者子宫超声显像术),来确定是否有息肉、子宫肌瘤以及先天性生理缺陷。
● 做宫腔镜检查,以确定子宫颈或子宫的问题(但不用于确定卵巢的问题)。
● 做磁共振成像 (MRI) 以识别其他异常。
● 如果其他检查的结果不明确,进行腹腔镜检查。
治疗¶
● 一般措施
○ 腹部应用湿热疗法(如暖宝宝热敷)。
○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低脂饮食
○ 在医生建议下服用营养补充剂(ω-3 脂肪酸、亚麻籽、镁、维生素 B等)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如布洛芬、萘普生或甲芬那酸
○ 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当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如果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避孕药不能缓解症状,可以使用其他激素治疗(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
● 其它治疗
○ 如果女性可能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无效或其存在不孕症,医生可能会进行腹腔镜手术,以确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切除位于子宫外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壁的组织)。
○ 如果在各种类型的治疗后仍有严重疼痛,医生可能会做一项阻断子宫神经的手术,从而阻断疼痛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