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青春期月经不规律

青春期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青春期月经不规律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综合评估和管理。

定义

月经不规律通常指的是月经周期长度、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方面的异常1

一般来说,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持续3-7天 。如果月经周期过短(少于21天)或过长(超过35天),或者经期持续时间过短或过长,经量过多(每个周期超过80mL)或过少都可能被认为是月经不规律。青春期女性由于在月经初潮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殖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月经不规律的现象较为常见。

正常月经模式

正常月经通常始于11-14岁的青少年,持续时间为7日或更短,正常周期为21-45日,每个月经期的平均失血量为每个周期 30 mL(可借助月经记录工具计算经血量和记录周期)2

青春期女性需要了解月经周期模式。如果周期之间的时间发生变化,如果月经期间失血量多于或少于正常值,或者月经持续时间与正常时间差异较大,则月经变得不规律。

青春期的月经周期通常是不规律的,尤其是从第一个周期到第二个周期的间隔。大多数女性在第一次月经期间会流血 2-7 天。月经初潮后早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不成熟通常会导致无排卵,周期可能有些长;然而,90% 的周期仍在 21-45 天的范围内2。初潮转为正常月经,一般在初潮后两年以内3,之后月经周期应逐渐规律化。

病因

青春期月经不规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原因

  • 性腺轴未成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卵巢功能不稳定。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规律是暂时的,并会随着时间改善。

  • 生活方式因素: 睡眠不足 4、 压力过大 、 饮食不均衡、体重变化过快 、过度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月经周期。

病理性原因

  • 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规律的常见原因之一5。其他内分泌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也可能导致月经紊乱。

  • 生殖系统疾病: 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生殖道异常,如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可能导致原发性闭经。

  • 凝血障碍:包括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其他出血性疾病,可能导致月经量过多。

  • 其他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影响月经周期。

就医

初潮后,女孩的月经通常需要2年左右才能逐渐规律,部分女孩可能需要4年甚至更久。在此期间,月经周期可能不稳定,但只要不出现严重贫血、大出血、淋漓出血影响学习和生活,一般可以观察。

  • 青春期月经不规律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具体情况,出现以下情况建议予以重视,就医排查。

  • 初潮时间早于10周岁,可能存在性早熟倾向。

  • 16周岁仍无初潮,或者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者(原发性闭经)。

  • 初潮1年之后任何一个月经周期>90 天

  • 初潮>3年后,周期不符合“21-35天之间,或1年不少于8个月经周期”标准。

  • 严重贫血

  • 月经血量过多(每个周期>80mL、持续超过7天)

诊断

  • 详细的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同时,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压力水平等。可在就医前借助月经记录工具导出月经周期报告,方便医生了解月经史。

  •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等。医生还会注意患者是否有痤疮、多毛等高雄激素的体征。

  •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性激素水平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泌乳素水平测定等。

  • 影像学检查: 对于怀疑有生殖系统结构异常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6

治疗

青春期月经不规律的治疗以对症(止血、纠正贫血)和调节月经周期为主,需要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

  •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由于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规律,应首先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3,包括:

    • 保持健康的体重: 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影响月经周期。

    •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4

    • 减轻压力: 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 药物治疗

    • 激素治疗: 对于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规律,医生可能会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避孕药等。

    • 其他药物: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二甲双胍可以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调节月经周期。

  • 中医治疗

    • 针灸: 针灸疗法也被用于调节青少年的月经不规律。

参考文献